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期。如今,早晚间出门已经可以感受到大把的寒意。古时的文人墨客在这个时节,免不了哀伤一会应个景。从古到今,关于“霜降”这个节气的诗词很多,其中亦有不少流传千古的佳作。

1、宋朝苏轼的《南乡子·霜降水痕收》:“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愁,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中佳句“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这与苏轼在他的其它词作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感叹异曲同工,显现了苏轼后半生的处世心态。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唐朝常建的《泊舟盱眙》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首联写明诗人行旅外出乘舟远行,夜晚在淮水的下游停泊;此时正是霜降季节,天寒地冷夕阳西照,水流清澈漫江碧透。此句中的“次”可以理解为顺序中的下游,也可以理解为停泊的场所。颔联描写居所景色。秋天来临,白天短夜晚变长,因而诗人用了一个“夜久”;夜晚涨潮,潮水冲击着江岸,不断冲刷泥沙,因而诗人用“侵”字,非常精妙;而秋天由于天气寒冷,地面水气蒸发少从而能见度高,天高云淡月亮非常明亮,诗人用了“月近”。“久”、“侵”、“近”这三个字用得非常妥帖,精妙传神,凝练隽永,看得出诗人观察细腻,描写精湛,诗词功力深厚。
颈联描写诗人住宿的周边环境。广阔的岸边沙滩,一望无际;“住宿的驿站靠近江岸沙滩,夜晚有大雁在驿站附近栖息,影响诗人休息直到鸡鸣时分。尾联抒情,在结句表明了夜不能寐的真正缘由,那就是故乡远在云霄之外,长期羁旅,思乡之情难以解脱,换了谁也都抑制不了的。

3、唐朝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清风卷起清云而去,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野外的豺狼陈列猎物,仿佛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纯洁的菊花恰好遇到了重阳佳节。秋天的景色,稀疏的草木,令人悲伤;鸿雁的鸣叫,遥远的故乡,令人追忆。谁会知道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惆怅去除殆尽呢。霜降过后,造物肃杀,大地一片萧索。这样肃杀的季节,极易生发诗人的悲伤情绪。在这首诗中,一个“悲”字,可作全诗诗眼,贯穿全诗。满目的秋色,令大诗人元稹都不能逃避悲伤的情绪,在这样百无聊赖,一片萧索,令人悲伤的深秋,不如满上一杯酒,暖暖身子,将所有的忧愁与烦恼都抛之脑后,去换得短暂的快乐与宁静吧。

4、唐朝贾岛的《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是一首表达感谢宰相赠送自己寒衣的诗词,或者是一首回忆感恩的诗词,赞誉了令狐楚的威望和对自己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是表明自己心迹的宣言诗,其中的“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自然之景,对仗工整,用词洗练,却丝毫没有雕琢之痕迹,意境深邃,堪称名句。
首联中“长江”是指当时的长江县(四川蓬溪县),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因此连飞鸟都很少;主簿是贾岛当时的职务,“飞鸟外”对“跨驴归”,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孤身一人,骑驴归来,渲染出寥廓孤寂之景。颔联中“逐客”是贾岛的自嘲,“寒”有双重意思,一是天气寒冷,二是内心苦寒有志难伸,人微言轻不被重用,偏居一隅身心俱寒。这时元戎并没有轻视我,还赠送了一件寒衣。“元戎”是对宰相令狐楚的尊称(元戎在唐代是对带兵主帅的称谓)。颈联描写雪后一片白茫茫,更显松树碧绿青翠;霜降后的月亮更加明亮。此联是贾岛自我表明心迹,越是霜雪雨风,我自岿然不动,历经打击绝不退缩,如青松气节一样高洁,像月亮光辉一样明澈,境界高远,气势恢弘,表现了贾岛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不折不挠的高昂气节。
尾联的“即日”即当日,“调殷鼎”的典故出自《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是殷朝高宗武丁对著名贤臣宰相傅说所说的话,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调和百味一样,需要贤才和高超的驾驭技能。在此诗中是贾岛把令狐楚比喻为上古贤相傅说,是位清明宰相,帮助皇上治理国家,调和百官,明辨是非。

5、宋朝黄庭坚的《谪居黔南十首·霜降水反壑》:”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霜降后,水返回深沟,风吹落的树叶,回归大山。光阴任冉,转眼到了岁暮,昆虫都开始闭关修炼。霜降是一个充满隐喻的节气,古人写霜降的诗词成千上万,诗人们往往把秋天里这最后一个节气与人生逆境联系到一起。黄庭坚这首《霜降水返壑》正是这样。霜降后,水返回深沟,风吹落的树叶,回归大山。光阴任冉,转眼到了岁暮,昆虫都开始闭关修炼。开始两句“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描写的是霜降后的自然现象。霜降后,江河湖塘的水位会降低,深沟深坑才会存水,树叶开始飘落腐化。这两句诗是直接引用白居易的,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此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对于黄庭坚来说可以建立对话关系和审美空间,比自己新写两句更有趣味。
第三句“冉冉岁华晚”,叹时间流逝得快,转眼到了岁暮,没什么好说的。第四句“昆虫皆闭关”,说的是霜降后昆虫隐藏蛰伏冬眠的自然现象,只是这种现象被黄庭坚戏称为“闭关”,于是打开了诗眼,整首诗活了,趣味盎然。

霜降是一个充满隐喻的节气,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把霜降这个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与人生逆境联系到一起。快节奏的现实环境或许总让你烦心厌倦;虚伪的人际交往或许让你选择逃避,生活的艰辛或许让你丧失进取意志,换个环境,舒缓自己。让我们在繁杂尘世中,去寻找古诗词中藏匿着的那种自然惬意的恬静,换个意境舒缓身心,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回归宁静、淡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