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李涛 文/摄)春日里,人们的运动热情高涨。清明假期,除了缅怀亲人、外出旅游外,运动健身也成为许多市民假期生活的“打开方式”。在各场馆、公园、广场,刮起一阵“运动风”。
假日里,文兴路的一家体育场馆内,人们挥拍击球,回荡着球拍撞击羽毛球的“砰、砰”声。市民高雅每天早上过来,与朋友打1个小时球,直到身上微微出汗,唤醒了一天的精气神。“本以为,放假场馆人不多,没想到比平时还热闹,来晚点都抢不到场地。”她说,平时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趁着放假运动,放松一下心情。
在迎泽公园,从清晨5点半到晚上9点多,运动的场景持续不断。沿着塑胶步道,很多人慢跑、快走或散步,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市民侯杰放假没出远门,每天来公园慢跑5公里。他笑着说:“运动已成为习惯,即使假期也拒绝‘躺平’。用多巴胺给予自己快乐,这样的假期很有意义。”
体育路的一家健身房内,市民赵女士正做着器材的训练。她说,平时工作太忙,压力大,健身可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两天到健身房打卡,留一天做调整,假期过后,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这里的健身教练表示,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身房的满客率与工作日相比,不降反增。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挥汗健身也是一种“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