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从水墨江南到数字未来,从城市课堂到乡土工坊,嘉兴市美术名师探索美术教育多元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22: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戴陈刚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教研质量和队伍素质,日前,由嘉兴教育学院主办,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油车港中学、嘉兴市秀洲区麟湖小学共同承办,嘉兴市美术学科课程基地协办的嘉兴市2025年中小学美术名优教师“携手镇村”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在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以“乡村-麟湖-未来:品质少年三部曲之美育样态新探索”为主题,嘉兴市美术教研员沈水明、嘉兴市中小学名优教师及秀洲区24学时培训班等1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浙派名师、中国美协会员、市美术教研员沈水明作欢迎词,他对老师们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并对本次活动给予热烈的期待,他鼓励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开启美育的新样态,绽放乡村美育。

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校长王永生致辞并作题为《五育并举下的品质少年三部曲之美育主张与校本实践》教学实践分享。他强调学校以美育作为重要抓手,与办学理念结合,助推五育并举和内涵发展,共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来自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钱程老师带来《巧绘祥瑞:寻•知•绘三部曲打造“麒麟文化馆”》一课。钱老师以本镇历史人文故事内涵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指向的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让学生在时光中寻美、创美、悟美。

嘉善中学沈懿老师带来《智绘觉醒:未来少年的数字造物计划》一课。沈老师以问题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精美丰富的道具展示,既活跃课堂气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青铜的艺术魅力。探宝的游戏设置,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玩中学,让学生灵活了解到青铜纹样装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奇妙。

展示活动中,两位老师充分发挥个人自身特长,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演绎出一堂富有鲜活生命力又极具个性色彩的美术课。

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厉坚芳老师分享了《从文化觉醒到美育重构》的理论框架,构建“文化感知-实践创造”浸润链,倡导“以美唤醒乡土文化基因”理念。

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沈桦老师提出的“境以育美,从‘水墨+’到‘品质少年’”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乡情美育新样态,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教育实践,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品质少年”提供了鲜活样本。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平湖市全塘小学校长冯国健的专题讲座《基于学校办学哲学的美育主张凝练》,围绕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品质少年,精彩每一天”的美育主张,深度剖析素养导向的美术课堂改革路径。以“情境-问题-任务-评价”四维联动模式,为新时代美育课堂提供创新范式。

活动第三板块,七组老师进行《乡村-麟湖-未来:品质少年三部曲之美育样态新探索》特色课程实操展示。

《麟湖少年|麒麟·点亮·智慧》:喻宏福导师,潘成海、叶晨艳、莫佳雯、杨秋燕、胡鑫呈、朱韵笛教师团队在油中“启真”美育课程体系下,从麒麟瑞兽这一形象创意点出发,用雕塑创作一个科幻的声光电艺术场域,本组目标在于通过人工智能、AI科技等现代化技术,培养学,科技与艺术融合能力,展望当代雕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龙文化在未来的发展。

《乡村少年|解密·纹样·创生》:李伟导师,傅郑璐、陈宇露、邢珺、蒋丽娟、汪枫、饶红华教师团队以“解密国漫里的传统纹样”为情境,通过“跟着哪吒去了解纹样”,结合油中“品质少年”文化,甄选适配的代表纹样,用钉艺创作的方式,将中国传统纹样转译为可见、可触、可感的校园文化符号,让学生完成从文化理解到文化认同的升华。

《未来少年|未来·梦想·航天》:孟玲娣导师,李强、葛华佳、钱晓期、李振涛、李靖阳、徐艳菲教师团队以“航天梦”为叙事主线,深度融合航天知识科普与逐梦实践探索,巧妙构筑艺术思维与科技内核的跨维度对话。师生携手创作兼具科学严谨性与美学张力的航天主题艺术作品,让艺术创意成为传承航天精神的新载体,使美育实践升华为筑造民族复兴的星辰之梦。

《乡村少年|画韵·河韵·诗韵》:朱晓飞导师,朱丽菊、宋述龙、严丽君、李珏、胡恬静教师团队结合学校特色课程、乡土艺术传承以及运河历史,打造沉浸式互动展陈空间,展现“以文化人、以艺润心”的教育实践与地域文化生命力。通过“校园人物——乡土运河——少年未来”三层叙事,通过发光计划、摄影风铃、运河画卷、时光胶囊等展现运河文化、品质少年。

《麟湖少年|孕育·镌刻·传承》:郝建真导师,李强、蔚玲妮、张杰、陆晓鸣、顾悦、吴亚娟教师团队通过对“麟湖”“麒麟”等文字的演变,呈现逐步进化和发展的姿态,寓意麟湖少年与油中学校经历萌芽、发展与结果的美好。本方案通过艺术装置与跨学科实践融合,并辅以AI制作的短片,构建“文化溯源-历史镌刻-创新传承”的美育新体验。

《未来少年|来信·油寄·美好》:商量导师,施燕婷、冯芸、孔祥寒、屠元萍、陆丽梅、黄怡馨教师团队以“少年与未来的对话”为核心,鼓励少年们站在乡土的起点,展望未来,用创意和色彩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未来。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封来自麟湖的信,承载着少年们的梦想与希望,期待着时光的回应。本方案通过场景装置与书画信件,描绘出“站在乡土,对话未来”的美好愿景。

《品质少年|溯源·共生·筑梦》:马力超导师,金春浩、屠阗恬、何静、徐艳萍、周惠凤、吴佳俊、鲍银娟、孔建英教师团队围绕“循河远志”,用三个篇章展现油车港镇的历史文化、当代生态与未来愿景。“一条河流贯穿三大时代背景”的结构设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交融。本单元运用综合材料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扎根传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培养具有文化担当与创新精神的未来少年。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嘉兴市教研员沈水明指出,本次活动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完成了美术本体的视觉形态的转型,为乡村美育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从水墨江南到数字未来,从城市课堂到乡土工坊,此次活动既是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美育主张与校本实践的成果展示,也彰显了嘉兴美术教育的多元探索,更是勾勒出城乡美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图景。在艺术与生活的交响中,美育正成为嘉兴教育共富之路的温暖底色。

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 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