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记者走基层|卡路里变千瓦时 体育器材“动”起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10:00    

利用一部体育器材,运动者在锻炼的同时,还能将动能转化成电能。在河北省海兴县不少公园,随着自发电体育器材提示音响起,前来锻炼的人们燃烧着卡路里,不仅收获了乐趣,还让体育器材成了“小型发电机”。

这些自发电体育器材,均产自海兴县的沧州市益奥特体育装备有限公司。4月6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公司副总经理杨满海正带着工作人员调试产品。

“现在,海兴县不少公园都普及了自发电体育器材产品。”杨满海说,近年来,通过科技攻关,公司成功研发了自发电健身车、智能背肌训练器、智能太极揉推器等一系列自发电体育器材,这些器材让运动充满趣味。

在杨满海身旁,一台平推划船训练器上,工作人员边用力推动“船桨”,边关注着器材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通过往复式推拉运动,带动设备内的发电机,让设备产生电能。”杨满海说着,拿出手机充电线,插入设备预留接口,随着工作人员运动起来,手机上的“小闪电”亮起,竟充上了电。

说话间,杨满海走近平推划船训练器,轻点屏幕,检查设备阻力控制程序。“这台设备利用电磁系统实现了多档阻力调节,让老人和儿童也能轻松驾驭。”杨满海介绍。

自发电体育器材,从研发到量产,用了近10年时间。

体育器材产业是海兴县的特色产业,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地企业一直在探索。2014年,沧州市益奥特体育装备有限公司提出趣味健身计划,研发自发电体育器材,让卡路里变成千瓦时,使体育器材“动”起来。

“动能转化可以实现,但怎么提高转化率,怎么在高效发电和健身舒适性间找到平衡点,需要一点点摸索。”杨满海说,近年来,他们同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邀请科研团队进厂研发。

2022年,公司第一批自发电体育器材产品发往山东,受到客户好评。在去年举办的第41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他们又捧回了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金奖。

除了体育器材,公司还将自发电技术投向游乐设施,充分利用钻、爬、滑、荡等游玩动作,收集动能发电。如今,这些产品畅销北京、四川等地。“这几年,我们年销售额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杨满海说,目前,他们正谋划拓展海外市场,让产品走出去。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我们计划年内投入800万元用于研发,推动体育器材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让健身有更大吸引力。”杨满海说。

在海兴县,越来越多体育器材企业走上了研发强企的路子。当地还组建体育器材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体育器材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袁 铮)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