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体育又又又又上新啦!
市体育局局长徐彬
今天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
回应市民关切

178场赛事地图全开!
2025上海体育又有八项赛事新落地
上海今年计划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其中国际赛事67项,全国赛事111项。一季度以来,已经陆续举办了F1中国大奖赛、2025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上海帆船公开赛、上海半程马拉松等多项赛事。



3月23日完赛的2025年F1中国大奖赛,不仅以超22万人次现场观众超过了去年的观赛纪录,更以“双场景、双热点、文体商旅展多业态联动”的溢出效应,点燃了整座城市的速度与激情,将赛事周升级为全城狂欢的超级盛会。

这段时间的各项路跑赛事更是带动了整个春天的节奏,普陀苏河半马、长宁女子半马、静安花朝节半马、金山湾区半马、黄浦轮滑马拉松、崇明长江半马、闵行马桥半马等各具特色的马拉松,吸引了海内外无数跑友。


上周日,2025年上海半程马拉松顺利举办,1.5万名参赛者再次用脚步丈量了城市风光,用热爱点燃了城市激情。
4月16日结束的2025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上海棋手居文君在全球数百万国际象棋爱好者的在线见证下卫冕成功,成为中国唯一一位也是国际象棋史上第2位获得5次世界冠军的棋后,这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上海的骄傲。
5月份更是体育赛事黄金月,5月2日,环球马术冠军赛(上海站)将亮相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6日,2025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赛将落地上海;24日,备受关注的2025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将在上海体育场开赛;31日,FE电动方程式世锦赛也将再度登陆上赛场。




今年共有8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新落地。世界赛艇锦标赛将于九月末燃情开桨,第一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今年十一月登陆上海。


此前,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已经圆满完赛,4月27日晚耐克女子10公里夜跑将鸣枪起跑,首届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5月举行,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赛事为奥运会标准距离。同时IRONMAN 70.3上海站比赛也在5月,8月还有UFC格斗之夜,9月还有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


文体商旅展联动!
第三届上海体育消费节即将启动
上海体育消费节已经举办到第三年,今年的消费节仍然以“尚嗨体育”为主题,将于4月28日正式启动,从4月底一直持续到11月。今年的消费节将搭建“1+2+3”的活动框架,同时举办好“25+X”个重点联动活动,即建设1个“尚嗨运动”联动资源库,举办“尚嗨运动”资源推介会、2025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2个核心项目,打造“运动装备共惠”“健康美食共融”“赛事户外共玩”等3类融合性主题促消费场景,办好2025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2025年“燃GO徐汇”体育消费嘉年华、第二届哈扎劲运动会等25个重点联动项目,“X”鼓励各区、各单位、各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积极推动赛事活动项目与市场资源匹配对接,联动开展X场的体育促消费活动。



其中,“尚嗨运动”联动资源库于2024年打造,今年进行了升级和扩容,利用上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将体育系统中的公益性赛事活动、公共体育场馆等具有联动潜力的体育资源纳入资源库作为核心资源,同时鼓励引导重大商业性赛事、各区体育赛事活动以及相关资源纳库,推动将资源库中的相关权益向市场开放,招募一些银行、OTA平台、互联网平台、商业空间的一些业主、优质IP版权方共同参与到资源库,与我们的体育主题实现深度的合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市体育局今年会继续深化与中国银联、工商银行、携程、得物、百联等平台型企业的合作。

市体育局将于5月举办联动资源库推介会,就资源库的功能、组成和作用,做详细完整介绍,在推介会上以及推介会后助推各个市场主体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资源推介,为市民创造更多优质的体育消费场景,带来更多高性价比的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

今年上海还将举办城市业余联赛,设联赛15项、品牌赛事活动27项、系列赛280项,整个赛事活动贯穿全年,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覆盖了各类的人群。

今年5月到11月,上海将牵头举办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第一届从上海开始,今年回到上海,赛事将突出“绿色、健康、融合、共享”的主题,综合设置竞技类、展演类、活动类三类28个单项比赛,通过文体商旅展的融合,进一步打响长三角一体化的体育品牌。
好消息!
家门口的市民健身中心又要上新了
今年市体育局将牵头建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市民健身步道7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00个、市民健身驿站50个、市民运动球场130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0个。
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已累计建成都市运动中心33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78个、市民健身步道271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8832个、市民健身驿站308个、市民运动球场3145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76个。分布在基层社区的体育场地面积已经占到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的1/3以上。


除了家门口的健身房,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也有新动作。上海市体育宫、临港水上运动中心、南上海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将争取年内开工。另外,市体育局目前正在研究大型综合性田径运动场的选址,江湾体育场改造提升,以及奉贤极限运动公园、划船俱乐部迁建等工作。

临港水上运动中心效果图

南上海体育中心效果图
同时,市体育局还将结合大虹桥、大东方、大吴淞、大吴泾地区研究布局高能级的体育设施。针对目前设施分布不平衡、时间和项目上的忙闲不均、专业竞赛场馆复合利用率不高、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不足的问题,市体育局已经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努力推动解决。

包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安排场地设施新建和改造;引导公共体育场馆在夜间、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支持建立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机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在工作日等相对空闲时间向周边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开放;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在夜间、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向社会开放;发挥体育消费券的补贴引流作用,引导市民预订闲时的运动场地;鼓励专业场馆复合经营,打造文体商旅展联动的多元化发展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开出“健康处方”!
丰富青少年课余体育选择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整体向好,但“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呈早发、高发的新趋势,引发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上海等大城市的“小眼镜”“小胖墩”问题尤其突出,如何摘掉“小眼镜”、减少“小胖墩”、挺直“小背脊”、化解“小焦虑”?从体育的角度出发,是可以给孩子们开出“健康处方”的。
市体育局在做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同时,也通过多部门协同、多形式覆盖的方式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丰富青少年课余体育选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终身运动者。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市体育局将牵头组织各区体育部门、青少年体育协会及社会体育机构,集中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系列活动,涵盖技能培训、赛事参与、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和体育文化推广四方面内容。

暑假期间将联合团市委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精准配送高质量体育课程,同时委托市社区体育协会打造“社区体育配送”,便利青少年就近参与。

此外,丰富多彩的品牌赛事将覆盖全年,包括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第40届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及上海市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


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制作“科学健身加油站”青少年体育主题科普宣传片,围绕运动促进成长、矫正体态、科学锻炼方法等主题传播知识,培养青少年主动健身意识。
首设健身预付卡“三限”标准!
让市民踏踏实实去健身
《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是去年1月1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配套文件(相关链接),市体育局相继出台了5部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高危体育项目管理等,同时也有4部配套的政策性文件,包括学校的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及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的三年行动计划等。最受社会关注的是今年3月份开始实施的《预付式消费监管的规范性文件》。
起草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时,在全国率先写入了健身行业经营者合理设定预售金额和可兑付的期限条款,在规范性文件里明确的限期、限次、限额,主要目的是针对传统健身行业“寅吃卯粮”的畸形经营模式,希望通过转型,既可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能够提振体育行业消费信心。去年以来,市体育局通过健全制度、先行先试、行业自律等措施推动《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落地见效。
针对单用途消费,市体育局主要做了5件事情,得到了大部分企业、消费者以及专家的认可。
一是出台行业监管的细则。今年上海“两会”前夕,市体育局率先会同本市相关部门出台了预付式消费监管的细则,首次明确了“三限”具体规则,率先提出公证提存等方式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这个办法在“两会”之前一经公布就引发了热议。到目前来看,本市大批的健身房、健身工作室已经主动响应推出了一些“小额短期”预付费的服务产品。根据统计,截止到本月初,上海地区提供月卡或者短期课团购的门店已经达到了1700多家,占合作门店70%,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了247%。
二是发布了新版的合同示范文本。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前,市体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市健身健美协会,共同发布本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两部新版合同示范文本,细化落实书面告知、经营信息公示义务以及“三限”的具体规定,主要是强化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已经有74家健身品牌和公共体育场馆代表,覆盖了852家门店和场馆,签署了承诺书,承诺使用新版的合同示范文本。

三是先行先试资金监管。前期,市体育局会同市司法局牵头长宁区公证处在全国率先探索体育行业“公证提存”试点,通过公证提存的“先服务后结算”,目前通过这种方式与经营者的预付消费合同签订超过400份,市体育局作为试点行业,正在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单用途卡协同监管平台优化建设,已初步完成试点企业与新协同监管平台的对接,这个工作有利于落实后续的预付资金的专户存管措施,也会加强源头管理。
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市体育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市健身健美协会制发两部《健身场馆服务质量要求》《健身教练服务能力要求》行业地方标准,指导协会制作经营信息公示、书面告知模板,推动企业使用新版合同示范文本,探索信用治理。

五是落实执法检查。目前已经开展了全市性的执法检查,两级体育部门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完成首轮16个区的政策宣贯全覆盖,市体育局已联合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召开今年执法检查专项工作会议,通过日常的飞行检查和专项的联合执法方式,对经营者是否履行了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经营义务进行检查。
迎大考!
备战全运老将新秀齐上阵
全运会是检验各省市体育发展水平、检验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全运会比往届晚一些,将于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即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目前各个项目的预赛、资格赛、积分赛正在逐步展开,全运会共设置了34个大项、52个分项、403个小项,上海参赛33个大项、47个分项,约353个小项。
目前上海已经获得决赛资格的项目有男篮U18、男足U16、女足U16和U18、男女排球成年组、乒乓球成年组、射击、攀岩。其中,乒乓球成年组全小项出线,男女足青年队都是以小组第一名出线。全运会最早提前决赛的项目是女子足球U16,将于6月11日在广州产生本届全运会的首金。
本届全运会上海老将新秀齐上阵,跳水奥运冠军陈芋汐在巴黎奥运会结束以后状态一直都不错,最近接连夺得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温莎站两站的混合团体冠军和单人十米台冠军。

游泳奥运冠军覃海洋、世界冠军唐钱婷最近状态也不错,覃海洋在今年3月的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中夺得男子100米、200米蛙泳冠军,覃海洋、唐钱婷正在为5月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积极备战,也是为今年全运会打好热身战。


这一届全运会上海乒乓球男队的阵容也非常庞大,拥有樊振东和许昕两位奥运冠军,同时周恺、赵子豪也具备较强的实力,这届全运会乒乓球的竞争会一如既往的激烈,不到最后一刻每一个小项都有悬念。



再说到新秀,15岁的攀岩小将赵一程最近表现非常突出,在2024年中国攀岩联赛上,他斩获了速度组年度总冠军,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不断创造新的惊喜。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国家攀岩集训队内部选拔赛中,赵一程最后2次攀爬创造了4秒689和4秒656两个好成绩,这两个成绩都超过了美国选手塞缪尔·沃森保持的4秒74的世界纪录。由于队内选拔赛不是国际攀联认证的赛事,因此他的成绩并没有被认证为新的世界纪录,但展现出了这名小将强大的实力。目前赵一程尚未达到国际赛事的参赛年龄标准,但相信他未来可期,也期待他在今年全运会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继续做精做细做完善每一个备战细节,全力加强上海运动员在训练、营养、康复、心理等方面的保障,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以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奋勇拼搏,在全运会赛场上能够充分展示中华体育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