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央企金控首例,旗下金融机构何去何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7:39:00    

2025年3月28日晚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航产融发布公告,宣布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这一决定标志着中航产融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主动退市的央企金融控股公司,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主动退市的背景与动因

中航产融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自2012年上市以来,主要依托旗下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和中航财务等金融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等业务。然而,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44.71亿元骤降至预计亏损0.48亿元,扣非净利润也从44.10亿元降至预计亏损1.89亿元。2024年更是中航产融自2007年以来首次录得亏损。

公告显示,中航产融主动退市的主要原因是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公司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80%以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资产为4423.93亿元,同比减少641.08亿元。此外,公司计划对长期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资产计提22.51亿元减值,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

旗下金融机构的业绩分化

中航产融的业绩主要依赖旗下四家金融机构: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和中航财务。然而,近年来这四家子公司的表现悬殊,成为中航产融整体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中航租赁作为中航产融的业绩“蓄水池”,常年贡献超过60%的营收。2024年上半年,中航租赁实现营业总收入48亿元,净利润8.70亿元,但营收规模同比下滑7%。尽管其业务规模依然庞大,但增速放缓对中航产融的整体业绩形成了拖累。

中航信托的表现则更为惨淡。2024年上半年,中航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5.94亿元,净利润9176.35万元,同比分别下滑40.05%和79.13%。自2021年以来,中航信托的业绩呈现“断崖式”下跌,2023年净利润仅为0.84亿元,同比下滑89.73%。信托业务对中航产融的收入贡献度从2021年的20%以上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64%。

相比之下,中航证券在经历连续两年业绩滑坡后,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同比增长17.01%;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大涨159.03%,成为中航产融旗下少数表现亮眼的子公司。中航财务的业绩则相对稳定,2024年实现营收13.88亿元,净利润8.6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0.84%和8.38%。

主动退市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后,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的安排,也无重新上市的计划。这一决定对旗下金融机构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中航产融方面表示,退市目前对子公司还未有影响。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反映了央企在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产布局方面的战略调整。通过主动退市,中航产融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平台风险向集团传导,同时为后续业务重构和资本运作预留空间。然而,退市后如何提升旗下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尤其是中航信托的转型与复苏,仍是中航产融面临的重要挑战。

结语

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不仅是其自身经营困境的体现,也是央企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中航产融能否在退市后实现业务重构与风险化解,旗下金融机构能否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重新崛起,将直接影响这一央企金控平台的命运。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