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全域督导 超前防范 长春市全力防范化冰期水污染成效显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01:00    

长春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由联合督导组交办的生态环境问题545个,完成整改541个,整改完成率99.3%。共清理垃圾1.83万吨,清理畜禽粪污5202.14吨,清理废弃农膜226.54吨,完善垃圾收集装置656个,完善畜禽粪污收集点546个,完善965个村庄的保洁机制,清理河道970处……这一组组数据,是我市在春季化冰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役中交出的亮眼答卷,更是守护碧水蓝天的有力见证。


自2月下旬起,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迅速行动,统筹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水务、农业、畜牧等多部门力量,组建联合督导组,由分管副局长亲自带队,构建起专项督导、巡查、执法交叉互查的督导体系,对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区、双阳区、公主岭市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实施全覆盖督导,超前防范化解化冰期水环境污染风险,有效遏制化冰期污染的趋势。


最新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全市7个国控断面3月份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显著改善。其中,雾开河十三家子大桥水质由同期四类提升至二类,沐石河大桥水质由同期五类提升至二类,饮马河靠山南楼水质由同期五类提升至三类,松花江的松花江村、卡岔河龙家亮子、拉林河蔡家沟水质均由同期四类提升至三类,饮马河刘珍屯由同期五类提升至四类。沐石河柳溪村、翁克河丁家窝堡、雾开河纪家桥、饮马河新开村等省控断面水质均有提升。


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强化属地政府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通过“日调度、日通报、日交办、周复核、月考评”的闭环管理,严格落实《长春市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常态化发现和监督机制》,建立县(市)区、开发区横向资金补偿与纵向奖惩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坚决筑牢生态环境质量防线。


持续攻坚重点区域化冰期污染。市生态环境局划定的83处重点河流管控区域,尤其是涉及雾开河、卡岔河巩固提升任务的河段,将限时集中完成污染治理攻坚。属地政府将确保畜禽粪污和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体系高效运转,严格管控粪污、垃圾贮存转运环节。


深化“天空地人”监测体系应用。依托25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23个市控断面及雾开河、卡岔河加密监测网络,结合无人机巡飞、卫星遥感扫测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问题流域,实现污染问题动态发现、即时处置。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针对河流沿线、湖库周边、水源保护区等涉敏感区域的村屯,将因地制宜采取管网截流、集中转运、一体化处理及改厕资源化利用等治理模式,杜绝污水直排;将污水管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由乡镇政府督导落实,实现“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的“三基本”治理目标。


充分发挥基层河长的属地监督作用,落实巡河、管河、护河、治河主体责任,时时掌握河湖健康状况。同时,加大我市10条重点河流环保类项目的谋划实施力度,充分利用各项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加强畜禽粪污收转运体系、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以工程建设推进环境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