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征信记录状态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是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连续监测和分析做出的风险判断等级。
- 企业征信五级分类
- 五级分类如何上调
- 五级分类怎么用?
- 想顺利的贷款,企业要怎么做?
企业征信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用来评估贷款风险的重要工具,依据贷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将贷款分为以下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正常
在银行看来,正常贷款意味着风险低、客户信誉良好,贷款的损失概率为0;对于公司,有利于后续贷款审批。
关注
在银行看来,这些不利因素持续下去会影响贷款偿还,损失概率在5%以内,需要额外关注;对于公司,最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规避隐藏风险。
后面三类贷款皆属于不良贷款范畴。若名下有不良贷款,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后续贷款,还会危害到我们名下的资产。
次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已经明显出现了问题,无法通过正常营业收入偿还贷款。虽然有可能收回贷款,但要通过处置资产、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等方式,贷款的损失概率在30%-50%。
可疑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已经出现重大问题。收回贷款的可能性较低,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仍然会造成一部分损失,损失概率在50%-75%。
损失
借款人已经不具备偿还本息的可能了。无论采取何种止损措施或程序,都会面临大额损失,损失概率在75%-100%。这类贷款会在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予以注销。
五级分类如何上调

企业贷款五级分类的上调是指从一个较低的风险类别向较高风险类别的转变。
1.借款人改善
借款人需要展现出其还款能力和意愿有所增强。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财务报表显示盈利状况好转;
- 现金流量更加稳定;
- 还款记录良好,没有新的逾期发生;
- 资产负债表改善,资产质量提高。
2.重组成功
如果贷款经过重组,并且重组后借款人能够按新协议还款,则贷款可能被认为质量有所改善。
3.担保物价值
如果贷款有担保品,并且担保品的价值增加或变得更加可靠,那么贷款的质量也可能得到改善。
4.监管规定
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必须定期评估并更新贷款分类。如果根据最新的评估发现贷款风险已经减小,则可以考虑上调分类。
5.内部政策
银行可能有自己的内部政策和流程来评估贷款的质量变化,这些政策会指导如何以及何时调整贷款分类。
6.外部审查
有时银行会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审计或评估,如果这些评估结果显示贷款质量有所提高,那么可以考虑上调分类。
需要注意的是,上调贷款分类应当遵循审慎原则,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反映了贷款的风险状况,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
五级分类怎么用?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基本信贷分析:
贷款用途(确保资金不被挪用)
还款来源(通过现金流还款还是担保抵押或重新筹资等)
还款记录(正常还本付息还是发生过拖欠、注销、重组等)
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财务分析(流动、速率、现金比率衡量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衡量长期偿债能力)
现金流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及非常性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净现金流量)
还款可能性分析:
担保分析(法律方面:有效性,经济方面:充分性)
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经营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等)
想顺利的贷款,企业要怎么做?

重视企业信用
企业和法人的信用是银行必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体现企业资产实力
企业办理抵押贷款的时候,都会需要抵押物作保证,这是银行非常看重的硬资产。
如果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雄厚的资产实力证明,比如公司设备、厂房设施等,企业贷款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关注企业负债情况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一旦资产负债比高于70%,就意味着偿还能力较低,风险较高;如果达到90%以上,就证明企业很容易就会资不抵债。
对于这样的客户,银行是绝对不会借款的。
有合理借款用途
借款用途是银行判断贷款资金流向的证明,因为银监会明确规定贷款不得用于非法活动。
用途仅限于企业主在投资经营过程中的正常资金需求,比如:购置生产设备、支付厂房租金、办公场所装修等。